16/12/2014
「動」後感
李錦
李錦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 聯合創辦人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 墨爾本大學經濟學士
-主講超過200場「親子、理財」講座及研討會
-與中、小學校及社區組織合辦「4S課程」,以非牟利推動理財教育
-著有親子理財暢銷系列《理財錦囊》,《從一元開始》及《從父母開始》
-30年金融經驗,前投資銀行董事、證券策略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nancialeducation
Email:childfinancialeducation@gmail.com
Whatsapp:5233 6418
親子理財
本欄隔周四更新
「佔領運動」總算結束了,感謝年輕人的艱苦和克制,惟未來政改的運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學聯應與激進派劃清界線,為了在將來提出合理政治訴求時,贏得公眾的支持。
政府應該體恤、了解市民的不滿,回應訴求。
我們只是要爭取有一個較寬鬆門檻及代表性高的普選,站出來只是要表達訴求,因為我們的政府沒有聆聽,處理手法亦不好,希望中央聆聽得到。
一家學校為高中生辦了一個上海學習團,但差點因為佔領活動事件而令一些經濟條件差的同學不能成行。起因一些校友同意幫助經濟條件差的同學,讓他們出外交流和見識。但當發覺學校的校監在面書上支持佔領行動,再加上因為學校有數位同學參與佔領行動;校友先與校監在面書上罵戰,認為校監不應表態,刪除彼此聯絡,最後更拒絕資助交流學習。最後幸好得其他校友幫忙,令那批經濟差的同學不會願望落空。
筆者認為即使意見不同,也應顧全大局,不能以學生的利益福祉為籌碼,甚至犧牲。成年人這個處事方式是否作好榜樣?答應了的事不去做,更一竹篙打一船人,試問又怎能讓青少年人信服!
誰對誰錯?很多事情是富爭議,但我們只為了爭取和捍衛自己的私欲和立場,而傷害對方,甚至令旁人受的傷害更大;不論是個人或是政府,就是不對。
令旁人傷害就是不對
當爭取一些東西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提醒自己不要將自己無限放大,同時考慮對方的處境,將心比己,知所進退。縱使有爭拗和分歧,事情也不至鬧到無贏家的地步。但政治就是不會這樣的?
每人的觀點也許不同,筆者一的些「動」後感:
● 原來電車可以前後開動,不過辛苦了司機和乘客。因為司機要站著開車,乘客則坐「倒頭車」。一百多年的電車,真的要讚設計師;
● 很多市民一是走多了路,或是完全沒有走路。上班和行動不便的老人正是最佳反映,上班的要上班,但去覆診或打算出外探訪的老人就寧願不「落樓」了。這不正代表佔領行動的兩極化?
● 由於少了搭的士,在走路當中,可以更細意欣賞/觀察周圍的建築物和特式店舖,這是過去20、30年所忽略的;
● 在平日川流不息的車路上行走,感覺特別;
● 有時要多花一倍時間才能歸家或赴約,頓時發覺平日的交通是已很不錯,不要隨便作出投訴;
支持指出對錯的人
● 在公眾場所,相信有超過八成的人也在談論同一話題。冷靜的點到即止,或最後才說自己的看法,激烈的甚至聲浪傳至隔離食客,筆者兩種經驗也有;
● 事件突出了香港人做事的靈活性,過了數天的慘淡生意,有小店主拿弄好了的果汁在街道上賣,減少損失;
● 生活作息打亂,不少人的情緒受到影響;
● 外國員工的影響較輕微,照樣消費,他們消費有助促進經濟;
● 正常業務例如商舖、職業司機受影響,相反「走水貨客」的業務不跌反升,甚為吊詭/諷刺;
● 在銅鑼灣區,相隔10米,一邊有人街頭獻唱,一邊是佔領人士,構成一幅有趣的畫面;
● 平日少聯絡的外國親友也詢問情況,真是「動」在深山有遠親;
● 這件事令人想起警察好像牙醫,沒事時不想與他們親近,但有事時卻要求幫助,有些無奈;
● 當我們說愛/大愛,但仍然是最講自己原則,最愛權力、金錢…;
● 看起來理性/講道理的人,到底還是堅持原則,認為自己沒有一點錯。
無論如何,我們在爭取時,不能忽視、甚至犧牲其他人的利益和生活,不管是誰,這是自私的行為。如果我們能放下一些偏見/歧見,接受他人意見,一起實踐心中理想的同時,顧及全局,力量更強。
我們應該包括從年青人的視野或角度好好計劃未來的二十五年甚至五十年。
筆者欣賞與支持在運動時期敢於指出對與錯的人,其中包括浸大校長陳新滋博士。
祝願家庭、社會和諧,我們都要感恩惜福。
我的開心事
(一) 我在一個週末,與澳門及內地來的朋友見面,忙碌但開心。
(二) 出差時剛遇暑假開始,在離境大堂聽到一老師對小學生說如果忘記了行李箱的密碼,快點問家長!
(三) 在上海一酒店門前等了接近一小時的出租車,因為下著雨,很感恩在香港乘搭的士真是容易得多。
(四) 看見香港機場還是很繁忙,希望保持,不要被鄰近國家趕上。
(五) 與一超過十年沒見的大學好友晚飯,邊暢談邊欣賞上海黃埔外灘美景,連頭痛也揮走了。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