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2021
幸福死亡方式:猝死
今日標題,會否引起不少讀者睬睬聲兼高呼:「大吉利是過你呀!」
引起小弟寫今期主題的,正因上周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余英時,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之前,完全沒有甚麼徵兆,也毋須因在醫院經過長期的晚期治療及搶救。
史學專家余英時教授,不久之前在睡夢中猝死,毋須經歷痛苦,也是一種「福氣」。
余教授的離開,令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本書,由香港X光醫學化驗權威黎炳文醫生所著的《幸福人生》。
黎醫生作品《幸福人生》,指出長者最希望得到的五件大事。
數十年行醫生涯,黎醫生看盡不少病人的離開,加上喜歡研究哲學。所以,對生生死死及人類的終極幸福,有非常深入的體會。
X光醫學權威黎炳民醫生,數十年來看盡生死。
書中有很多有趣的觀察及理念。當中,最快hit中我的,為「長者最希望的五件大事」。正因小弟已是百分百長者,故可引證黎醫生的發現及理論,真的是全中!
五件大事:一、行得;二、食得;三、屙得;四、瞓得;五、猝死(死得好!小痛楚及短暫的死亡過程,英語學名: Sudden Death)。
若以上五件大事全部在一位長者中落實,那麼,就真是幸福了。相信,只有身受的人才會深深理解。
猝死,通常只出現病徵後6小時內突然死亡,多數由心臟病引起。基於突然發生,故之前多完全沒有跡象,也沒法預料。故此,多數毋須經過任何清醒的痛苦過程。
猝死,可以發生在任何年紀者身上。
晚年最不幸福是甚麼?大家有親友長期住醫院或護老院才知,正是「想死而不能死」!現今醫療科技加上家人意願,可以將一個極度痛苦又無望康復者的生命大大延長。意即,將其身心痛苦也大大延長!
最辛苦的離世方式,是在無望下被困於痛苦中拖延。
黎醫生將幸福人生所需的七大支柱列出,大部分可主動建立。包括:一、身體健康(長期營造);二、心理健康(駕馭情緒,有條理思考);三、靈性成長(思考生命意義,建立正面人生價值);四、愛與被愛(人是感情動物,能夠愛人與被愛,才能得到心靈平衡);五、良好人際關係(人是群體動物,良好的社交網絡,會身心開懷);六、和諧安全社會環境(不能單靠政府,自己應主動參加建設性的地區組織);七、財富(長年有紀律累積,勿存貪婪及僥倖之心!)。
幸福看似唾手可得,但絕不會石頭爆出來。至於能否「幸運地猝死」,還得看天意了。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