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9/2016
從美大選看中美關係
美國大選辯論,必然拿中國來做磨心,無論誰當選,兩位候選人今時對中國的觀點,應會影響到未來的中美關係,這是我關心美大選辯論的原因。
《金匯財經》梳理了兩位候選人的中國言論,可作參考。
特朗普對中國的批評集中在經濟領域,離不開: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中美貿易逆差巨大;中國操縱人民幣滙率。
8年之前,希拉里幾乎用同樣的觀點指摘中國「用貿易和貨幣政策搶走美國人的工作」,當年她試圖將2008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歸咎為中國,不過卻輸掉了大選。
大打經濟牌 槍口對準中國
8年之後,特朗普剛向中國發炮,就被美國《紐約時報》和華盛頓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先後駁斥了特朗普的謊言。
謊言一:工廠搬到中國,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
《紐約時報》:美國人一邊享受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一邊怒斥大量低端製造業工廠搬到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確,美國損失了一部分基礎製造業工作。2013年研究表明,從2000年到2007,受到工廠搬家的影響,美國損失了至少100萬個的工廠工作。
失業對個人來說是壞消息,但對美國來說真的是壞事嗎?2013年發布的研究表明,美國從中美貿易中受益良多,收穫遠大於付出。美國消費者能享受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增加購買力,製造業被倒逼完成產業升級,低端低利潤的製造業遷往海外,高附加值的留在國內。工人被迫提高技能找到其他行業的新工作。
謊言二: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5,000億美元,每年我們輸5,000億給中國。
《紐約時報》:首先,不能說是「輸」給中國,這些錢不是白白送給中國,而是購買中國的廉價商品和服務。2015年,美國總共購買了4,820億美金的中國商品和服務,滿足了美國人民的生活。
其次,美國購買的中國產品和服務總共不到5,000億美元,哪來5,000億的貿易逆差?中美之間貿易逆差巨大,但遠沒有5,000億那麼誇張,2014年全年中美貿易逆差為3,150億美元,2015年前三個季度中美貿易逆差為2,550億美元。
謊言三:中國操縱人民幣滙率,故意讓其貶值來獲得出口優勢。
布魯金斯學會(華盛頓頂尖智庫):多麼古老而陳舊的想法啊!10年前,說這個話是正確定的,那時中國嚴格管控保持低滙率(那時候人民幣兌美元的滙率還在8左右)。但是,從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裏,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約25%(現在的滙率已進入「6時代」)。過去一年,隨着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外流加劇,中國央行不斷干預市場,以保持高滙率,避免人民幣過度貶值。中國官員更是頻頻喊話:「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一面打擊出口 一面促成貿易
人民幣貶值,中國哭都來不及,怎麼會故意壓制?至於滙率操縱,2015年美國國會通過法令,對滙率操縱國這一概念作出了嚴格界定。中國目前在拋售外滙儲備而不是積存,所以並不符合滙率操縱國的標準。
特朗普又是不是真與中國過不去?不太像。正在新澤西州建設中的特朗普大廈,引入了美國的投資移民簽證(EB5簽證),即申請人在特定區域投資50萬美元,或在2年內拿到美國綠卡。2014年,美國政府發放了10,692張投資移民簽證,其中85%都給了中國人。美國移民局的高官透露,特朗普大廈項目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來自中國。富裕的中國人與特朗普達成雙贏,特朗普大廈拿到每人50萬美金的大額投資,中國人通過投資拿到綠卡。
2008年到2016年,8年時光,希拉里人之老矣,似乎其言也善。她說:「類似俄羅斯和中國之類的國家總是和我們做對。因此,我需要做兩件事:一方面堅定我們立場保護美國利益,另一方面,尋求我們和中俄的共同利益,合作共贏。」
她對中國的態度有據可查。在希拉里的國務卿時代,她完全貫徹了「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多次公開指摘批評中國言論自由、人權等現狀,但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希拉里面對中國時,最喜歡在人權問題和言論自由上「做文章」。2010年,希拉里在發表一個推動網上言論自由的演講時,對中國、突尼斯等國嚴厲批評,點名中國數十次。如此明確點名,製造不少難堪,也讓全球媒體一片譁然。她多次指摘過中國人權問題,引發兩國的「隔空口水仗」。
本次大選期間,希拉里打出了經濟牌—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背後原因是中國向美國傾銷廉價鋼鐵。希拉里聲稱,中國正在「支持鋼鐵行業明顯過剩的產能,向全球市場釋放人為的廉價鋼材,犧牲遵守規則的國家和工人的利益」。她要「積極發起貿易案,讓中國承擔後果」。
「市場經濟地位」關乎中國鋼鐵行業的命脈。市場經濟地位是國際貿易中反傾銷調查的一個重要概念。一旦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意味着不能引用該國原始數據來計算傾銷幅度,或將面臨比「市場經濟」國家更為嚴厲的出口限制,更為高昂的進口稅收和更為嚴厲的經濟制裁。
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國內鋼鐵產能過剩,需求卻減少,一旦「堵死」出口這條路,會給正在艱難掙扎的中國鋼鐵產業「致命一擊」。中國為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努力多年,依然與歐美在鋼鐵過剩產能問題上分歧重重。
美國政壇有一個「老規矩」:競選時「說一套」,上位後「做一套」,很少有能完整履行競選時的承諾。競選時的承諾和「不靠譜」言論是為了拉攏選民,順利上位。上位後的「翻臉不認帳」則是為了尊重實情,搞好經濟,坐穩位置。
現實不容忽視 合作才能雙贏
美國總統大選也不例外,不管希拉里還是特朗普誰來當總統,上台後都面臨着客觀歷史趨勢: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美經貿關係密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個個人,哪怕貴為美國總統,也無法與歷史趨勢抗衡。
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和中美密切的經貿往來,意味着中美是平等的對手,美國對中國的任何經濟制裁都將引起中國激烈的報復行為,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吃力不討好行為。
除了經濟層面的緊密紐帶,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問題中的重要決策者之一,美國在行動時不得不考慮中國的態度。在目前形勢最為緊張複雜的朝鮮核問題上,中國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平衡」地位,牽一發而動全身,美國不可能越過中國來解決朝核問題。
除了經貿聯繫和話語權,中國還手握著美國政府經濟命脈—美國國債。儘管去年中國多次拋售美國國債,但2016年美國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金額仍然超1萬億美元,仍然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換句話說,中國依然是美國的「頭號債主」。
一個事例是,尼克遜在競選前是反共的,上任後主動地結束了越戰,和周恩來、毛澤東握了手,簽訂了重要的「中美聯合聲明」。政客,就是政客,你不能不理,但也不用太理,實力/現實realpolitik,決定一切,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爭氣就成了。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有學者倡60至65歲以下長者之2元乘車優惠,設每月補貼上限700元,你點睇?►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