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2011
拒絕冷漠 不做第19個路人
筆者曾經在9月初在本專欄探討過「老人跌到沒人扶」的社會現象,沒想到時隔不足月餘,佛山小悅悅事件不僅為這種悲情冷漠的社會現象加上了新注腳,而且更講述了「小孩被撞沒人救」的新故事。
10月13日下午,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裏,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鐘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如果這就夠不幸的了,那更讓人痛徹心扉的是,7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18個路人,竟然對此裝聾作啞,不聞不問。直到最後,一位拾荒婦人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喊路人報警,將小悅悅送至醫院。經過多日搶救,小悅悅最終未能創造奇跡,今日凌晨離開了這個世界。
聽罷這個故事,惋惜,沉默,悲哀,憤怒——中國人究竟怎麼了?!
這些年來,我們習慣了GDP年年以雙位數的百分比增長,習慣了高樓大廈不停拔地而起、高聳入雲,習慣了愈來愈亮的燈光,愈來愈多的汽車,愈來愈豐富的物質生活……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習慣了富二代們的網上炫富,官二代們的飛揚跋扈,愈來愈多的有毒食品,愈來愈多的官商勾結……
習慣了以上的種種後,中國人只好變得更加麻木。關於中國人的麻木,不必通過現在的故事,從魯迅,到柏楊,我們也早已讀了太多。
魯迅是用文字救國的戰士,是個敢於直面慘澹人生,敢於正視淋漓鮮血的人,曾被中國人的麻木激怒,而痛定思痛棄醫從文。而柏楊《醜陋的中國人》,則如同一把利刃,穿透了中國人麻木不仁的面皮。柏楊先生對中國人「醬缸文化」觀察之深刻,讓幾乎所有讀者都覺得惱怒,甚至感覺到了莫大的冒犯。 他說:「我們的醜陋,是在於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醜陋。」
以上兩位所提的的「吃人的社會」、「沾血的饅頭」、「臭鞋大陣」等,雖至今讓筆者記憶猶新,但都不如眼前的現實來的觸目驚心。最近這些年,中國社會扭曲的價值導向甚囂塵上,社會主流價值觀極端異化,一些本應該堅守、珍視和傳承的傳統價值、道德觀念,正在急速丟失。
事件發生至今一周時間,媒體上的譴責和批判聲仍鋪天蓋地,然而在批判和譴責之後,請讓我們靜下心來捫心自問,光有對麻木的憤怒足夠嗎?如何才能毫不猶豫,不假思索地上前扶起倒地的老人,被撞的兒童,而不必擔心後顧之憂呢?
僅有批判和譴責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堅守應有的道德底線。小悅悅走了,帶著遺憾。她的離開,希望喚醒世人塵封已久的心。我仍相信人間有真情。拒絕冷漠,不做第19個麻木路人。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