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2017
擁抱藝術:讓弱勢社群編寫鼓舞人心的故事
也許部分讀者已經留意到近日港鐵站內貼滿的廣告,知悉委內瑞拉西蒙‧玻利瓦爾交響樂團(Simón Bolívar Symphony Orchestra of Venezuela,簡稱SBSOV)將會在今年11月來港演出,充當本屆香港藝術節的特備節目。SBSOV源於委內瑞拉一青少年音樂教育項目El Sistema;該項目於每天下課後及周末,給弱勢兒童提供至少四小時的音樂訓練,希望透過免費的古典音樂教育,為他們提供發展機會。這個計劃由著名的經濟學家艾伯魯博士(Dr. Jose Antonio Abreu)成立,於四十多年間已讓委內瑞拉超過七十八萬弱勢青少年受惠,而SBSOV的指揮家杜達美(Dudamel),更同時兼任了洛杉磯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可以說是全球炙手可熱的音樂人才。
除此之外,近日美國媒體NBC也有報導今年二十二歲、來自西非塞拉利昂的黑人孤女麥凱拉(Michaela DePrince) 的故事。麥凱拉在四歲的時候被新澤西州的一對夫婦領養,但從小就懷著芭蕾舞之夢的她,在到達美國之後所走的路並不容易。曾經因為皮膚白斑病而被孤兒院的職員排斥的麥凱拉,在成名路上,也因膚色與社會傳統審美標準不符而被歧視。最後,麥凱拉憑著技術和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於美國芭蕾舞劇院畢業,並傲然成為世界知名的「芭蕾黑天鵝」,給曾唾棄她的社會一記狠狠的耳光。
這兩個動人的故事都橫跨了社會階層和膚色國界,感動了全球數以萬計的觀眾。El Sistema的經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促使在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的有心人設立類似的項目,透過音樂感化在社會邊緣的青少年。至於麥凱拉,她也在短短幾年間躍升為荷蘭國家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之餘,更成為了不少青少年的榜樣。
回顧香港,我們也有一些項目致力讓邊緣社群透過表演藝術尋找自己的理想。例如,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5年就撥款逾九百九十萬港元給香港弦樂團,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音樂能量項目」,致力為因家境貧寒而未能接觸音樂的青少年提供三年音樂體驗,亦會發掘有潛質的學童接受重點培訓。2017年,計劃快將踏入尾聲,累積受惠學生已有二百四十名。雖然該項目暫時之規模和成就仍難與El Sistema相提並論,但計劃的主旨與El Sistema 同樣遠大,期望可在三年間啟發弱勢青年成為專業樂手,讓音樂改寫其一生。
沒錯,藝術沒分你我,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語言。外國成功的例證,理應為香港帶來靈感,加快香港朝著藝術共融之目標的進度。筆者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多元和包容的國際社會,應該為所有立志參與藝術工作的青少年創造機會,讓他們在獅子山下編寫鼓舞人心的故事。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