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2017
推只租不賣 解住屋困境
雖然現屆政府似乎已有個好開始,但隨著一地兩檢、強積金對沖及教育局副局長任命等政治問題的出現,社會氣氛難料,反而民生事務,尤其是土地及房屋,可能還更大機會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說會成立專家小組,積極探討新土地供應方案,簡單就是「覓地,才可建屋」。政府已就逾210幅土地進行改變規劃用途的工作,若全部成功「改劃」,又順利建屋,將可提供約31萬個單位,而公屋會佔7成,即約22萬個公屋單位,令逾20萬個基層家庭受惠。
那200多幅土地中,包括近日覓得的26幅土地,將可建成6萬個單位,公屋比例會佔逾8成,即將會令逾4.8萬個家庭受惠。至於如何回應有置業需要市民的訴求,這批改劃土地餘下3成的建屋量,即約10萬個單位應就是答案。
本欄經常強調,要長遠解決住屋問題,要從供應入手,基層市民及其家庭應得到優先照顧,因此,長遠建屋量建議應在40至60萬間,而「公營房屋」將是個解決方案。長期留意本欄的讀者對筆者這個「公營房屋」的概念應不會陌生,那是日後唯一業權由政府擁有,只租不賣的公營房屋,概念已涵蓋了今時的公屋、居屋、「首置」等。
今時本地房屋,既要有居住、保值,甚至投資的多重用途和功能,令樓價到達荒謬的地步。私樓天價,與普通市民負擔能力脫節已非新聞,但連原本是政府房屋福利的公屋、居屋的樓價屢創新高,成為呎價1.5萬的「公屋王」、「居屋王」便真離譜!近日將軍澳一公屋單位劈價「僅」售128萬,比市價低2成,有人就籲人執平貨。公屋原是基層市民的住屋福利,只因香港住屋問題極為嚴峻,公營房屋政策混亂,才造成這荒謬現象!難怪每當公屋、居屋等成功編配或中籤,市民都如中六合彩。即使要補地價,公屋、居屋交投並未比私樓遜色,有人便不禁會問︰原業主今時售出原屬公共房屋資源的物業,他日如有需要還可再申請公營房屋嗎?
理想中,日後只租不賣的公營房屋質素應要比今天的公屋更好,免了地價,故能夠以市民可負擔的租金水平出租,而作為大業主,政府就有責任管理、維修。若租戶仍念念不忘置業,大可規定要住滿多少年才可購入,轉售時亦有相關規定,例如要售予同樣符合家庭收入的資格等。既然覓地、拓展、建屋需時,現應是時候積極考慮「只租不賣」。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