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2013
香港宅男多 恐成社會負擔
不要以為統計數據都枯燥無味,我的嗜好之一正是隨意翻讀一些數據,並思考一下它們包含了甚麼隱藏著的信息。偶有發現,其樂無窮。
月前翻閱了一些人口與勞動力的官方數據,十分驚訝香港竟有這麼多「宅男」。據2011年的數據,25至29歲的男性人口為22.95萬人,但其中的6.8%,即1.56萬人並無參與勞動市場。這是甚麼意思?這批人不算入失業人口,他們並沒有去找工作,他們根本是在勞動力以外。此外,因為失業率是3.5%左右,所以這個年齡組合的男士,有超過11%沒有工作。
25至39歲 3.52萬人不找工作
撇除有努力找工作但卻找不到工作的失業人士外,這1.56萬位非勞動力為何沒有工作?香港的強迫教育已實施多年,這批人士不會是文盲,年齡上也處於青壯年,生產力及創意都處於一生中的高峰。有一小部分可能仍在讀書,但香港攻讀研究院課程的總不會有6.8%的適齡人口這麼多吧。有不少朋友認為這批人士主要是躲在家裏對著電腦的「宅男」,這是合理的猜測,他們沒有興趣去工作。
為甚麼只把注意力放在男性?在同一年齡組群的女性中,總人口有304.6萬人,比男士人口多得多,因為其中包括了外傭,但沒有參與勞動力的也高達3.87萬人。不過,因為部分女士已結婚生育,當家庭主婦也是對社會有貢獻的生產工作,所以沒有參與勞動市場,並不奇怪,我們也就不用追問。
其實我們也不用把年齡局限於25至29歲的組群,25至39歲的男士共有3.52萬人不參與勞動市場,佔其總人口的5.1%。在這年齡組群中,不參與勞動市場的女士更高達19.13萬人。
勞動力「浪費」 經濟靠誰支撑?
有3.52萬年富力強又有相當教育水平的人不工作也不找工作,對社會總會是個損失。據政府的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勞動人口相對於總人口的比例,自今年開始已在下降,亦即是香港已步入「人口赤字」期,我們不能不擔心香港未來的經濟活動靠誰支撑。若有3.52萬人似被「浪費」掉,我們怎可不關注?
不事生產的人總也需要消費。內地有「啃老族」一詞,意指年紀不小也要靠吃父母的供養。在不少西方社會,年輕人會以此為恥,但情況也許正在變化,意大利人口中,35歲左右仍要靠父母支持生活的,數量不少,此事早已成為其難以處理的社會問題。在同樣出現債務危機的西班牙,情況有些不同,其年輕人並非不願意找工作,而是找不到,青年人失業率高達50%,在此環境下,青年人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必因沒有工作機會而迅速退化,西班牙的國力會受大挫。
香港的問題也許遠不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這麼嚴重,但年富力強不事生產的男士也絕非少數。到他們年紀更大後,因工作經驗不足,就業前景也不容樂觀。再過一段時間,他們便不單只是家庭中的負擔,在領取綜援後,更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這並不是符合社會公義的現象。
轉載自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