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20
【疫下變陣】藝術界疫下謀出路:集中參與本地展覽,組隊開工作室
今年有不少行業都以數碼化去抵抗疫情,惟藝術等行業卻未必能輕易把業務轉型。香港藝術學院學術總監林嵐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令不少海外展覽都受影響,部分課程亦要取消。可是她認為,藝術家如改為多參與本地展覽,亦可與更多本地藝術家交流啟發。
近年修讀藝術科的學生有所增加,而大眾對藝術亦有認知上的改變。林嵐認為,現時的藝術科畢業生除了可透過自身技能發展個人事業,亦可先到畫廊等不同藝術相關的機構工作,以了解如何在藝術與商業之間找到平衡。
日趨商業化 為業界帶來機遇
林嵐指出,近年社會上有關藝術的推廣增加,而大眾亦逐漸明瞭藝術的重要性。她舉例,修讀藝術科的畢業生投身社會後,亦可有不同的發展機會。「以往有不少畢業生都會到畫廊及藝術中心等機構工作,亦有畢業生以工作坊形式開班或作個人發展。」她指出,畢業生在不同機構內工作,或許只是處理內部文書,但同時可了解機構的營運及發展模式,對日後發展個人的藝術事業亦有幫助。
香港近年的藝術行業日漸商業化,在商場或不同商業區都不難發現各類型藝術品。林嵐稱,學院在學生畢業後亦會保持聯絡,以便提供不同的機會或合作。「如學院每年都會舉辦展覽,讓畢業生及其作品有更多的曝光。」她認為,商業化為畢業生及藝術家帶來不同的機會,亦為藝術行業帶來改變。
香港藝術學院學術總監林嵐(右)表示,近年不少藝術家以團隊拍檔形式開設工作室,尋找不同的合作機會。左為香港藝術學院舊生姚君豪。
她憶述,以往藝術家都是以個人形式發展,而近年則有較多以團隊形式去完成一個項目。「在團隊中涉及不同技能人才,他們可以拍檔形式開設公司及工作室,尋找不同的合作機會。」她另指出,由於香港租金昂貴,現時要獨力推出展覽或不同藝術空間基本上是不可能,而團隊形式發展除了有利分擔工作室的租金外,在推出展覽或不同藝術空間時亦較有彈性。
不少藝術家除了發展藝術事業外,都會另覓工作增加收入。林嵐認為,藝術家願意作多方向發展,亦有助以團隊開設工作室這模式更可行。她解釋,以往或有團隊成員因收入問題無法維持合作,但現時即使團隊未有盈利,亦可繼續發展。
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的姚君豪表示,畢業後曾嘗試不同的工作如教興趣班等,收入雖不及長工但仍能維持生活。而工作以外,他亦會創作自己的作品。2019年,他以團隊形式成立工場,以回收塑膠結合不同手藝創作為主。「成立工場的其中一個目標,是透過教育和工作坊,把塑膠垃圾回收及升級再造,變成有用的產品甚至藝術品。」他坦言,由於其作品屬於手工類,而處理回收塑膠亦會散發氣味等,除了要有足夠的空間外,亦要團隊成員體諒配合。
姚君豪在2019年以團隊形式成立工場,透過教育和工作坊推廣塑膠垃圾回收,變成有用的產品甚至藝術品。(受訪者提供圖片)
姚君豪又指,工場因疫情影響,有多個教育工作坊需延期,部分更由2月延至9月。疫情令工場的作品減少,幸好有不同的工作機會拉上補下,而他亦可把握空出來的時間,規劃一下工場的未來發展,如增添器材等。
遙距設置展品 效果不似預期
談及疫情影響,林嵐今年無法如常地前往外地參與不同的藝術展覽,須透過遙距形式參與,效果卻未如預期。「今年曾有一個展覽是由當地工作人員在我的遙距指示下,把藝術品整理及放置好。可是,由於作品始終不是親自處理,效果始終有折扣。」然而她指出,今年較以往更多參與本地的藝術活動,令她有機會認識更多本地藝術家。
除了藝術活動外,學院課程編排亦受嚴重影響,需靠教職員在課前準備著手,令學院可靈活應變。「教職員不但要準備實體課程內容和材料,亦要準備好如何以網上教學形式授課,學院每一至兩周會因應疫情去調整。」她續指,學院為迎合網上授課新常態,亦已透過申請資助等方式準備,以便教職員可及早適應。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