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關車廠象徵大,轉型失機錯難返
04/09/2024
歐洲最大車企福士集團剛公布,考慮首度關閉德國本土工廠。當環球同業早已手起刀落,福士刻下仍要談判推進裁員,凸顯了傳統行業巨頭轉型緩慢失機的困窘,西方以中國政府不公平補貼為由大幅加徵關稅,頗有諉過他人意味。
綜觀全球十大車企,福士集團去年仍有不俗增長,銷量穩居第二,但汽車業高度周期性,今年亦隨經濟極速放緩。福士上半年銷量大致持平,尚算好過西方同業Stellantis(跌9%)和通用汽車(跌6%),卻跑輸亞洲的現代起亞(升6%)和比亞迪(升25.1%)。
福士集團行政總裁Oliver Blume表示,經濟環境遠更困難之餘,又不斷有新對手湧入歐洲,德國作為營商地點的競爭力,當前加倍落後。
各地車企裁員、閉廠消息今年此起彼落,計有龍頭豐田結束旗下美國零件廠裁撤1,300人,Tesla解散整個500人超級充電站隊伍。在競爭尤為激烈的中國,福士持股的小鵬更在去年已裁員14.4%。
舊優勢依慣性 政法均礙求變
相反,幾與德國汽車業劃上等號的福士,此前只讓員工退休流失或自願離職。過去意欲提升營運效率的高層,不是直接丟職亦要半途離場,蓋因當地法例要求,裁員或重組時均要諮詢工會,而持股達兩成的聯邦州政府亦與勞方同氣連枝。
集團連年收購歐洲多國同業後,全球僱用約65萬員工,竟仍有近30萬來自德國。若集團不是同名福士品牌的表現尤差,最新經營利潤率急跌至2.3%,大概不會狗急跳牆,擬議創立87年來首次關閉本土車廠和零件廠至少各一家,且尋求廢棄2029年前不裁員的宏大承諾。
西諺有云:「不需修,別多手」,不少老牌車企過去既然一直能靠燃油車,賺取豐厚利潤,自然未及幾乎要從頭開始的中國,十餘年前已全力押注新能源技術。
失補貼損銷情 福士產能更剩
當俄烏戰爭令德國廉價能源不再,當地政府去年還要內訌,突然煞停購車補貼,令全國電動車銷情插水,至今差不多每個月均錄雙位數跌幅,福士於原本最賺錢的中國市場漸次難敵「本地薑」,更雪上加霜。
事實上,中資企業的電動車也好、混能車也好,不同檔次都有軟硬件兼優且有價格競爭力的款式,而福士集團高檔品牌Audi的電動車款等閒索價數十萬港元計,用家卻每每毀譽參半,近月終令它立下著手關掉比利時的電車廠。
以美國為首,西方早前不斷炒作中資車企產力過剩,但內地車企去年產能應用率約75%,福士實際上只得64%。德國汽車業當前似是霎時屋漏兼逢連夜雨,惟軟硬件未盡善用的預警早已浮現,只是車企未能決心扭轉。
德國極右政黨近日創二戰以來首例,成功在地方選舉取勝。要是福士真的成功大幅裁員閉廠,當地民粹仇外浪潮,恐怕只會吹得更盛,中資企業進一步成為政客「出氣袋」。刻下固然仍有中企無畏無懼,繼續進佔歐洲國家合資設廠生產,但亦有毅然關掉德國地區總部,立心轉戰新興市場,特別是方興未艾的巴西,勢能避免傳統車企決策有欠靈活,最終恨錯難返的命運。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