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中,美元長期穩坐霸主寶座,作為國際貿易結算、儲備貨幣與避險資產的首選。然而,近期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的變遷,正對美元地位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美國政策轉向以及全球貨幣體系的多元化趨勢,促使市場重新審視美元的未來角色。本文將從美元指數波動、美國經濟政策、地緣政治影響及新興經濟聯盟的角度,探討美元霸權的挑戰與全球經濟可能的轉向。
*美元指數波動與市場信心*
近期美元指數的下滑不僅反映短期市場情緒的波動,更暗示全球對美元信心的動搖。歷史上,美元憑藉避險貨幣的特性展現強大吸引力,但當前貿易流動壓力和貨幣結算多元化的趨勢削弱了其需求。新興市場與非西方經濟體正逐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轉而採用人民幣、盧布或其他區域貨幣進行雙邊貿易結算。此外,美國將美元「武器化」作為金融制裁工具,進一步加速各國央行儲備多元化的步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已從2000年的71%降至2024年的約59%,顯示市場對美元角色的重新評估。
*美國經濟政策與地緣政治影響*
美國的「美國優先」政策對美元地位帶來雙重效應。該政策通過關稅與保護主義試圖振興本土製造業,卻無意間削弱了美元的全球吸引力。單邊制裁和高關稅促使其他經濟體尋求獨立性,例如加拿大與歐盟在電動車產業的合作,意在繞過美國主導的供應鏈。此外,美中貿易戰加劇美國通脹壓力,並暴露美元的脆弱性。貿易爭端導致各國意識到持有美元資產的風險,進而增加黃金儲備並減少美元配置。美國經濟本身也面臨挑戰:聯邦債務高企、財政赤字擴大,以及國債市場拋售引發的收益率攀升,均削弱投資者信心,難以支撐美元長期走強。
*新興經濟聯盟與全球經濟轉向*
新興經濟聯盟的崛起正重塑全球貨幣格局。金磚國家積極推動去美元化,探索本幣結算機制,其中中國扮演核心角色。人民幣雖在國際支付中佔比有限,但其在能源貿易中的應用(如中東國家接受人民幣結算石油)直接挑戰石油美元體系。同時,歐盟推進數字歐元,尋求金融獨立性,顯示全球經濟正從單極走向多極。美國經濟的長期挑戰進一步加劇美元壓力:製造業復興受阻、消費驅動模式遇瓶頸、美股波動性上升,皆削弱其資本市場吸引力。與此同時,新興市場的高回報正吸引全球資本轉向。未來,美元的主導地位可能逐步被多種貨幣分享,全球經濟將走向多元化貨幣體系。美國若要維持美元穩定,需重新評估政策,轉向國際合作而非單邊主義。《KGI凱基首席投資總監 梁啟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